两千年前,古人怎样“编程”?
2013年,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墓出土了4台保存完好的提花织机模型。这一发现,为世界纺织技术史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珍贵实物资料。
2013年,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墓出土了4台保存完好的提花织机模型。这一发现,为世界纺织技术史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珍贵实物资料。
本报推出“字载匠心——惊艳时光的中国智慧”栏目,通过文字与动画的形式,全新“打开”中国古代发明,让收藏在博物馆、书写在古籍里的发明创造“动”起来、“活”起来,充分展现中华文明跨越时空的创新创造活力。
本报推出“字载匠心——惊艳时光的中国智慧”栏目,通过文字与动画的形式,全新“打开”中国古代发明,让收藏在博物馆、书写在古籍里的发明创造“动”起来、“活”起来,充分展现中华文明跨越时空的创新创造活力。
古代提花机以其精妙的设计与超前的程序控制理念,成为纺织技术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。它不仅开创了通过预设程序实现复杂花纹织造的先河,更以二进制编码的思维雏形,为现代计算机技术埋下了智慧的种子。
2013年,成都因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,对老官山西汉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。当时几个大墓都曾被盗,木椁里随葬品所剩无几,但就在墓葬底箱的随葬器物中,考古人员意外发现了4台保存完好的提花织机模型。正是这一“几乎擦肩而过”的发现,改写了中国乃至世界纺织史。